助力民企行·京企风采录⑪杨建忠:“傻大个”的细腻之处
日前,镇江市工商联公众号发布的“助力名企行 • 京企风采录”宣传了镇江泰州商会党支部书记、镇江苏航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忠的创业风采,现予以转载,望全体会员学习借鉴。

镇江“工装”业内有个挺有名气的“傻大个”,一米九的个头,不仅讲话直来直去、实来实去,透着股“憨”劲,而且做生意价格公道、质量可靠,还冒着股“傻”气。可当笔者接触下来,却意外发现,这“傻大个”骨子里透着不一样的“细腻”。
“细腻”之一 对管理的一丝不苟
上世纪90年代,杨建忠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镇江装饰公司,在参与公司承接的日本投资的五星级酒店项目期间,深深地体会到:国外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项目目标和预算执行,对合同细节的把控十分严格,只要合同中有可依据的条款,就会严格按合同办事。同时,外方近乎苛刻的管理给他烙下深刻印记:工人不戴安全帽一次扣25元——这在月工资大多百余元的年代堪称重罚;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重检查制度,层层把关,有一道工序未达到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就立刻暂停施工,制定解决方案。

随着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杨建忠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更对工程质量与合同规范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坚持。2010 年,杨建忠整合多年积攒的资金储备,凭借行业深耕沉淀的精湛技术、人脉网络,创立了苏航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并将在日本企业学到的 “较真” 精神融入企业血脉:合同执行不打折扣,现场管理不留死角,质量验收不降标准。工人笑言“杨老板规矩多”,可正是这细密如针的严管,让公司在2021-2023年间连续三年捧回镇江市装饰工程最高奖“金山杯”。截至2024年底,苏航建筑累计参与招投标项目683次,这亮眼数字背后也正是杨建忠用他近乎严苛的管理换取的客户沉甸甸的信任。
“细腻”之二 对信誉的坚守不渝

杨建忠深谙小企业生存之道——“价格品质”是硬道理。在他的带领下,苏航建筑从不搞低价血拼,而是靠数十年如一日准时付款攒下商誉。每天给建筑工人们准时打生活费供给他们日常开支,农忙时节给工人、工头提前结款,这种细腻的人文关怀使得工人们对他深信不疑;项目结束后,第一时间给材料供应商汇款,供应商都认他:“杨总货款从不拖欠,跟他合作心里踏实。”这份诚信换来回报:材料商愿意给他更优价格,工人团队乐意为他精益求精。成本在环环相扣的精细管控中被压缩,13项专利和9项行政许可则成为提质增效的利器,公司虽不求规模庞大,利润空间反而稳稳夯实。
“细腻”之三 对人情的淳朴付出

杨建忠的细腻,更藏在人情往来里。作为镇江泰州商会党支部书记,他总说“做生意先做人”。早年搞商会,他不搞“花架子”,专做实在事:老乡来求助,他掏钱请吃饭,帮着解难题;商会里谁有难处,他带头凑钱帮忙。为了成立商会党支部,他跑前跑后找政府部门对接,把党员们拧成一股绳,“党建做好了,大家心齐,生意才好做。”他不计较谁花得多、谁花得少,“钱是小事,情分是大事”,这种通透让商会成了大家的“暖心窝”。和政府打交道,他也透着细腻:项目上质量过硬,不给政府添麻烦;有政策红利,主动想着带动老乡一起干。“不是拍马屁,是互相帮衬。”他说。这种不功利的真诚,让他攒下了好人缘,也为企业铺就了更宽的路。
“细腻”之四 对未来的深谋远虑
年近花甲,杨建忠对“交班”一事想得深远。经过数年时间的考察和精选,最终在公司确定了合适的接班人。初期让接班人逐步介入公司管理事务,他不搞“大撒把”,而是划出小项目让其独立操盘,在项目实践中增长管理经验和业务能力。在杨建忠看来,盈利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检验接班人综合能力的核心标尺。他为其每个独立操盘的项目设定了清晰的盈利目标与周期,既考察短期市场反应的敏锐度,也衡量长期战略布局的稳健性——从成本控制到资源整合,从风险预判到团队调度,所有管理智慧最终都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这份带着考核的传承,如同细绳系扣,既给舞台,又系责任,让“小船”能在风浪中行得更远。
体形或许给人以粗犷的错觉,但杨建忠用近40年证明:企业生存的韧性,正源于那些深植于日常的、不易察觉的细腻功夫。不贪大求全,只把每一个细节做透,小企业也能在时代浪潮中走出自己的稳健航迹。杨建忠这个“傻大个”的细腻,其实是老一辈企业家最朴素的智慧,这或许也是他给年轻创业者最好的启示。